方媛晋升天王嫂仍自食其力 网店上新穿新衣秀性感身材
2025-08-14,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机械联)专家委员会主办的“‘十五五’规划工作交流会”在中国机械联举行。中国机械联专家委副主任、副会长罗俊杰,副会长宋志明,总经济师、副秘书长佘伟珍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机械联专家委副主任陈斌主持。
会议总结了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前期工作,相关规划编制工作组交流了经验做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对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做了进一步的动员和部署。
会上,宋志明通报了机械工业“十五五”规划体系编制进展情况。他指出,规划工作启动以来,会长徐念沙及多位会领导带队开展规划编制专题调研,工作总部相关部门及行业协(学)会负责同志也多次组织开展调研活动。目前,《机械工业“十五五”发展纲要》已形成初稿,大多数的专业规划和专题规划已提交了规划修订稿。宋志明就规划时间节点、质量要求及下一步征求意见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并明确要求,各规划编制工作组要加快进度、严控质量、加强沟通,规划编制办将全力做好服务保障。
在行业经验分享环节,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规划发展部主任王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专责魏玲、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产业发展部总工程师瞿辉,先后就钢铁、电力、石化三大用户行业运行态势、装备需求及规划编制工作经验作专题报告,为机械工业精准对接需求、稳链固链提供了宝贵信息。
在规划编制单位交流环节,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副会长张冠军、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赵剡水、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秘书长吕东显、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明翠新等四家规划编制单位代表,分别就各自领域规划编制的创新做法与经验体会进行了分享。
罗俊杰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前期工作成效与宝贵经验,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深刻把握“十五五”时期发展环境与核心命题,聚力攻坚,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任务。对于规划编制后续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强化战略引领,提升规划的前瞻性与指导性;二是科学设置目标,提升规划的引领性与可行性;三是深化研究论证,提升规划的科学性与精准性;四是突出务实管用,提升规划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五是加强协同联动,确保规划编制任务按期优质完成。
最后,陈斌就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三点意见:一是提高站位,把“规划”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全局中去谋划;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把规划做成解决问题的路线图;三是强化统筹协同,把规划变成全行业共同的行动纲领。
来自综合性行业协会代表与机械工业各专业、专题规划编制单位,以及中国机械联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等近百名代表参加会议。
(行业发展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机经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非法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信息。合法使用本网信息的,应注明“来源:机经网”等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发挥网络优势,传播更多信息,服务机械行业发展,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机经网”,本网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作者在稿件发布之日起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联系电话: 010-65242677 电子邮件: edit@mei.net.cn
-
宋志明副会长参加首届地下工程智能建造与装备大会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 2025-08-14,第十一届智能制造与建造国际会议中国会场暨首届地下工程智能建造与装备大会在济南召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智能制造分会理事长宋志明应邀参会并致辞。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主办,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会议汇聚了多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行业精英,共同探讨地下工程智能建造与装备的发展趋势、关键技术和创新应用。会议期间,宋志明副会长还参观了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济南市黄岗路穿黄隧道工程项目施工现场。项目盾构开挖直径17.5米,为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项目建成后将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是促进济南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的标杆性工程。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智能制造分会相关同志陪同参加上述活动。(智能制造分会)
-
《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史》编纂委员会(扩大)会议在京举行 机械工业 2025-08-14,《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史》编纂委员会(扩大)会议在京举行。会议听取机械史编纂工作、出版发行工作和举办新书发布会等相关工作的情况汇报,对机械史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做出安排。会议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史》编委会主任徐念沙主持,编委会名誉主任、主编王瑞祥,机械史编委会常务副主任、执行主编于清笈,副主任赵驰、罗俊杰、李奇、郭锐,机械史编委会委员、委员代表、与会代表等66人出席会议。会议伊始,编委会主任徐念沙代表中国机械联和编委会向为编纂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编委委员、会议代表和机工社、编史办同志表示衷心感谢。会议观看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机械工业”视频短片。名誉主任、主编王瑞祥从机械史的立项初衷与目的意义、机械史的内容设计与编纂组织、机械史的宣传发行与实际应用三个方面对《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史》的编纂工作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任务和建议,向所有参与单位、支持单位表示了诚挚谢意。机械工业出版社总编辑陈海娟分别以高站位统筹,强组织保障,筑牢精品工程之根基;承精品意识,建协同机制,确保出版质量和进度;聚传播合力,拓发行渠道,全力做好宣传与销售为题,对《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史》的出版发行工作进行情况汇报。常务副主任、执行主编于清笈就即将于9月下旬举行的《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史》新书发布会的实施方案进行了汇报。发布会将以“国之重器、机械华章”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同步传播的方式进行,目前相关工作已经启动。编委会主任徐念沙在总结讲话中发表三点意见:第一、机械史的编纂出版功在千秋,对十年的编纂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向所有老领导、老专家和参与者、支持者表达了感谢。第二、做好机械史编辑出版后续工作,运用中国机械联的文化平台,承担起组织、支持的责任。第三、争取把机械史资源转化为传承发展的新动力,中国机械联三大特色工作体系、各个平台要研究与机械史的相关性,要充分挖掘用好资源,推动机械史的普及,要积极推进文化建设,指导机械行业传承创新,奋进“十五五”,铸就辉煌。他强调,目前距离《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史》的正式出版还有不到两个月,要再接再厉共同把后续工作做好,为编纂工作画上一个圆满句号,以一部高质量的史书向国庆献礼。会后,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并组织参观了机械工业出版社。(编史办)
-
2025中俄机器人产业对接交流活动在京举办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 8月7日,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和俄罗斯机器人协会共同举办的中俄机器人产业对接交流活动在北京亦庄成功举办。此次活动得到了北京亦庄机器人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机器人分会执行理事长宋晓刚和俄罗斯机器人协会董事阿丽莎出席交流会并致辞。交流会由国际合作部专家高立红主持。来自中俄机器人产业领域的30余位代表参加活动,双方就机器人产业发展、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合作潜力与发展机遇展开交流与探讨。2025中俄机器人产业对接交流会宋晓刚秘书长在交流会上致辞。他对俄罗斯机器人代表团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的基本情况以及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方向。他谈到,近年来,全球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国,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初步统计,2024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量首次超过全球销量的一半。中国机器人应用市场广阔,智能机器人是今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他表示,机器人分会的宗旨就是不断推动机器人在制造业、服务业等各领域的应用,希望与俄罗斯等各国机器人协会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机器人的智能化发展。中方宋晓刚秘书长、俄方阿丽莎董事致辞阿丽莎董事在致辞中高度赞赏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她表示,近几年,由于劳动力短缺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机器人在俄罗斯的诸多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俄罗斯对人工智能,对机器人需求旺盛,俄政府也积极鼓励发展机器人产业。俄罗斯机器人协会希望与中方加强联系,帮助俄罗斯企业寻求合作伙伴和合作商机。会上,俄罗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俄方机器人及相关领域的企业代表以及七腾机器人、北京亦庄机器人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3家中方企业代表做推介发言和交流分享。他们详细介绍了各自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合作案例,并表达了合作需求。中俄机器人产业对接交流会代表合影交流会后,双方参会代表一同参观了亦庄机器人大世界,了解机器人在生活娱乐、医疗康养、生产、物流等领域的应用,并重点观看了人形机器人展览。中午,双方代表在机器人产业园内的“机器人焰究所”共进午餐,在观看机器人乐队表演的同时进行自由交流与对接。中俄代表参观机器人大世界展厅中俄交流活动后,机器人分会还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进行座谈交流,双方就人形机器人发展现状及趋势、场景落地和标准制定等内容展开了深入探讨,并表示未来将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发展。机器人分会代表还参访了位于亦庄的小米汽车超级工厂,进一步了解了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情况。中国机械联国际合作部、机器人工作部、统计信息部以及机械工业信息中心等有关人员参加活动。(国际合作部)